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試題評析
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試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堅持依標施考,發揮育人導向,在保持題型、題量穩定的基礎上,強化試題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注重考查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助力高質量人才選拔。

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試題評析
一、以史育人,培養有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
(一)學史增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擁有豐富的育人資源。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第24題通過展示新石器時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遺存,要求學生利用對史前時期典型器物的觀察,理解早期農耕文明突破地域限制形成文化共振的史實,揭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邏輯,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樹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
(二)學史崇德,厚植家國情懷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挽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間。前事不忘,后事之師。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第44題以抗戰勝利前夕至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后勤工作部署設置情境,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表現出的卓越領導力和戰略智慧的深度認知,引導學生感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啟迪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三)學史力行,培養使命擔當
當今世界局勢變化深刻復雜,新中國史的考查關注中國同世界的聯系與互動,引導學生認識新中國如何在時代潮流中不斷把握主動、贏得發展的歷史邏輯,提升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第42題以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和美國對老撾的政策為問題情境,以中美對老撾政策的發展演變為主線,考查學生對比分析冷戰背景下中美外交政策異同的思辨能力,對霸權主義、冷戰思維對地區和平穩定的危害的批判反思能力,引導學生領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邏輯,激發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
二、以思啟智,助力高質量人才選拔
(一)落實課標理念,彰顯素養立意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集中體現。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堅持素養立意,精心設計考查方式,將核心素養考查有機融入試題。例如,第25題要求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來源、不同觀點的史料,在歷史解釋中形成基于證據的歷史結論,突出考查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彰顯“論從史出”的史學思維導向。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的融合在第26題中亦有體現,學生需在特定時空下分析南方地理位置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凸顯“歷史理解需置于特定時空條件”的學科特質。
(二)優化試題設計,提升思維品質
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加強對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考查是培育高階思維的重要途徑。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第43題是一道開放性試題,通過呈現唐代詩人分布圖、唐代后期進士分布圖兩個問題情境,設置提出歷史認識的探究性任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通過建立史料與教材相關知識的邏輯聯系,最終解決問題。該題作答角度多樣,思維過程考查完整,有助于提升思維品質。
(三)創設真實情境,強化關鍵能力
真實的問題情境是檢驗關鍵能力的重要載體。真實情境類試題能引導學生形成運用學科知識、歷史思維解決復雜現實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實踐智慧。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第28題以明代中后期區域化產業分布情況創設試題情境,要求學生理解明中后期商業貿易網絡形成、地域性商幫興盛的經濟狀況與歷史地理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利用生產、生活經驗和已有歷史認知加以分析作答,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以考促教,引導教學回歸課標、回歸課堂
(一)體現新課程理念,助力改革穩步推進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成果,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在保持考查要求、考查形式穩定基礎上,加強對新課標新增內容的考查。通過設置與新增知識點契合的試題情境,檢驗學生對新增內容的認知深度與遷移能力。例如,第34題以20世紀初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運動內容為知識背景,以奧夫雷貢土地改革為情境,考查學生對拉美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積極意義及局限性的深層理解,其本質是考查學生透過歷史現象看本質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該題較好實現了統編教材內容與核心素養的融合,為新課程改革提供評價支撐。
(二)夯實知識基礎,突出基礎性考查
202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新機遇新挑戰時,強調“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丟掉”。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注重加強對基本概念、基本史實等內容的基礎性考查,引導中學教學回歸課標、回歸課堂。例如,第27題緊扣課標“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的內容要求,以北宋前期在今河北中部一帶修建軍事工事為試題情境,考查學生對宋遼、宋金、宋與西夏關系等基本史實的系統了解。第31題緊扣課標“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的內容要求,考查學生對古代埃及文明特征的基本了解。這些試題致力于引導教學夯實學生知識基礎,為學生高階能力的養成筑牢學科根基。
(三)豐富五育入題形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指出,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或考核內容體系。2025年高考歷史全國卷注重挖掘歷史素材的五育融合價值,引導學生感受歷史情境中的體美勞元素。例如,第30題以晚清時期“小放牛”兒童游戲畫面為載體,創設體美勞融合的試題情境。場景中兒童對牽牛者、牛、騎牛者等角色的扮演,體現了古代人民的勞動認知;兒童對動物耕作的形態和協作的模仿,展現出古代民間的藝術創造能力;兒童扮演角色時協調的身體姿勢,呈現其健康的身體狀況和較強的協作能力。該題既考查學生對農業文明與民眾日常生活關系的認識,也引導教學關注體美勞等隱性教育要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高考成績不理想,出路依然很多,以下是一些可供選擇的方向:
復讀:如果基礎較好,且認為自己有能力在第二年取得更好的成績,可以嘗試復讀。
職業教育:成績低的考生可以考慮計劃外職業教育招生,比如一些技校或職業技能學校。這些學校開設有汽修、烹飪、計算機等熱門專業,畢業后可直接就業。像廣東的某汽車技工學校,教學設施先進,與多家企業合作,學生畢業后大多能順利進入汽車維修企業。
留學: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考慮留學。國外一些學校對高考成績要求不高,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
自學考試或成人高考:通過自學考試或成人高考獲得大學學歷,這種方式時間靈活。
直接就業:如果不想繼續學習,可以選擇直接就業,比如進入工廠、服務行業等,積累社會經驗。
可點擊查看:高校招生院校
(責任編輯:田敬超)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